您现在的位置: Mg > Mg特点 > 正文 > 正文

南方科技大学等团队低浓度纳米塑料颗粒即可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9 15:08:00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ily

导读:当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食物摄入或从空气中吸入几乎看不见的塑料碎片时会发生什么?近期,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发现:微小的塑料颗粒可能会进入肝脏细胞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过程,从而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

纳米塑料对关键细胞器产生影响

01

直径小于0.1μm的纳米塑料(NPs),已作为工程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类产品中——尤其是用于诸多个人消费品中(例如含有微珠的洗发水、磨砂膏等个人护理产品)。此外,人类活动也排放出大量的塑料废弃物(约9,万吨),这些塑料废物在紫外线辐射、水解过程、机械性磨损以及生物过程的作用下,会不断降解释放出二次NPs(secondaryNPs)。

NPs的广泛应用和二次生产已导致了环境污染——在水深环境中的可测量浓度为0.04mg/mL;在海洋生物器官中也充分观测到了塑料微粒的累积,这些塑料微粒可以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等级较高的生物体内累积,这最终可能导致人类遭受相关的环境暴露。

人类不可避免地从受塑料污染的食物中摄取NPs——这是NP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直径小于nm的NPs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可以穿过细胞膜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中,并在各种组织和器官中积累。这些NPs不可避免地会在肝脏中经历代谢过程。对人类来说,吸入则是另一种关键的NP暴露途径——因为悬浮在空气中的NPs可以被直接吸入呼吸系统并渗透至肺部。

NP暴露与炎症、免疫毒性及神经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已在小鼠中得到证实。一些体内研究(invivostudies)表明,NPs分布在多个器官中(例如肝脏和肺部)。此外,体外数据(invitrodata)显示,NPs的内化已发生在各种人类细胞系中——这表明由NP诱导的细胞毒性可能通过损伤易感细胞器(sensitiveorganelles)来发挥其细胞毒性机制。

内质网(ER)和线粒体是关键的细胞器,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着许多细胞内过程。已有研究在在人肺细胞中观察到NP暴露后ER应激相关的代谢变化,表明线粒体功能是NPs的潜在靶标。由于肺和肝脏是最有可能直接暴露于NPs的两个器官,因而我们有必要对NP毒性代谢机制进行深入探索——例如,探索NPs如何与细胞器相互作用,以及理解相关的下游代谢效应。

NPs对人类肝脏和肺细胞的损伤

02

近期,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IF:11.36)发表了题为“MetabolomicsRevealNanoplastic-InducedMitochondrialDamageinHumanLiverandLungCells(代谢组学揭示纳米塑料诱导人类肝和肺细的胞线粒体损伤)”,揭示了微小塑料颗粒可能会进入人体肝脏和肺细胞,并破坏其正常过程,进而导致不良健康后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gadw.com/Mgcartd/12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Mg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